矿用注浆材料(如水泥基、化学浆液等)的日常维护对确保其性能稳定、延长使用寿命以及保障施工安全至关重要。以下是日常维护的要点和建议:
一、储存管理
环境控制
温度与湿度:大多数注浆材料需储存在干燥、阴凉(5-30℃)的环境中,避免高温暴晒或低温冻结(尤其是水性材料)。化学浆液(如聚氨酯)需远离火源。
密封防潮:未使用完的材料需严格密封包装,避免吸潮结块或固化失效。
分类存放:不同性质的注浆材料(如酸性与碱性)应分开存放,防止交叉污染或化学反应。
保质期管理
定期检查库存,遵循“先进先出”原则,避免材料过期(如水泥基材料一般保质期3-6个月,化学浆液需参考具体产品说明)。
过期材料需经性能测试确认后方可谨慎使用,否则应报废。
二、设备维护
注浆设备清洁
每次施工后彻底清洗设备(如搅拌机、注浆泵、管道),防止残留材料固化堵塞管路。
化学浆液设备需用专用溶剂(如丙酮、酒精)清洗,水泥基材料可用清水冲洗。
设备检查与润滑
定期检查注浆泵密封件、阀门、管道连接处是否磨损或泄漏,及时更换损坏部件。
对机械部件(如轴承、活塞)进行润滑保养,确保运行顺畅。
三、使用过程中的维护
材料配比与混合
严格按照产品说明配比(如双组分化学浆液的A/B组分比例),避免因配比错误导致性能下降。
搅拌需均匀,避免结块或未充分反应影响固化效果。
现场环境适应
高温环境下,缩短材料混合后的使用时间;低温时需采取保温措施(如预热材料或设备)。
潮湿环境施工需加快注浆速度,避免材料吸水失效。
四、安全与废弃物处理
人员防护
操作时穿戴防护装备(手套、护目镜、口罩),避免皮肤接触或吸入化学浆液挥发物。
废弃物管理
残留的化学浆液及清洗溶剂需按危险废物规范处理,不可随意倾倒。
固化后的废弃材料可破碎后填埋,但需符合当地环保要求。
五、定期性能检测
抽样测试
对库存材料定期抽样检测(如流动性、固化时间、抗压强度),确保性能符合标准。
施工前进行小规模试验,验证材料与地层条件的适配性。
记录与追溯
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储存条件、使用日期、设备检修情况等,便于问题追溯。
六、特殊情况处理
材料结块或分层:轻微结块可破碎后测试性能,严重变质则需报废。
设备故障:立即停止注浆,排查原因,避免强行使用导致材料浪费或安全事故。
总结
矿用注浆材料的日常维护需贯穿储存、使用、设备管理全流程,通过规范操作和定期检查,可最大限度保障材料性能、减少浪费并提高施工效率。具体操作需结合材料类型(如水泥基、环氧树脂、聚氨酯等)和厂家建议进行调整。
热线:400-000-8958